導讀:我做饅頭從不放酵母和泡打粉,只放一瓶飲料,饅頭各個都蓬松柔軟。中國人吃饅頭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因為蕭子顯在《齊書》中的記載,朝廷規定太廟祭祀時用需要「面起餅」,即「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所以「面起餅」可視為中國最早的饅頭,而在當時,發面是非常困難的,也不是像現在,直接將酵母放入到面粉中發酵好了,比如我今天要教給大家的做饅頭的方法,是一種最傳統、最好吃的做法。
在我家鄉,老一輩都是用這個方法做饅頭,我從小吃到大,感覺比現在饅頭鋪賣的好吃多了。而用這個傳統的方法做饅頭時,不需要放酵母粉、泡打粉、小蘇打、食鹽、水、糖這些物質,只需要放一瓶飲料,做出來的饅頭各個都蓬松柔軟,吃著比面包都蓬松。
今天胡師傅就把這個最傳統的方法教給大家,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做出原滋原味的饅頭,同時也不希望這個古老的方法消失。教大家的做法非常詳細,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完整的看完!
【原材料準備】:中筋面粉450克、蒸熟的糯米300克、甜酒曲2克、涼白開150克。
【傳統饅頭的做法】:
第一步:將蒸熟的糯米放冷,然后將酒曲放入到糯米中,攪拌均勻后,耐心等待48小時,時間到后,將涼白開放入到米酒中發酵6小時即可,時間到后,取200克米酒飲料備用。
第二步:將米酒飲料放入到面粉中攪拌均勻,然后反復的揉搓面,直到盆光、面光、手光即可,此過程大概需要15分鐘。
第三步:將揉好的面常溫發酵2-4小時,直到面團發酵成以前面團2倍大即可,接著將發好的面揉成團狀,最后分成均勻的50克小面團即可。
第四步:將50克的面團揉成饅頭形狀,然后再常溫發酵半小時,接著將饅頭放入到蒸鍋中,同時加入沸水,大火將饅頭蒸12分鐘后關火,此時不要揭開鍋蓋,燜5-10分鐘即可揭開鍋蓋食用。蒸好的饅頭不能立即揭開鍋蓋,這樣可以防止饅頭塌陷。
【胡師傅有話說】:
1、在我老家,都是用米酒飲料發酵饅頭,因為做好的米酒中含有大量的糖和酵母菌,它能使面更快的發酵,從而使面團更加的蓬松。又因為米酒中有酒香味,所以用米酒做出來的饅頭吃著還更香,比用酵母發酵的好吃的多了。
2、大家用米酒飲料做饅頭時,一定要自己做米酒,這樣能保證您發酵成功。大家不要買瓶裝的米酒,因為瓶裝的米酒是殺菌了的,這樣米酒中沒有發酵菌,是不能使面團發酵成功的。
3、做饅頭一定不能偷懶,面一定要反復的揉15分鐘,這樣就能使蒸好的面條吃著更加筋道。
這就是胡師傅今天分享給大家最傳統做饅頭的方法,大家有機會做的試一下,真的比買的好吃多了,而且此方法是純天然的,大家可以完全放心的給孩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