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孩子跟誰睡,就是誰的孩子!育兒專家:孩子和誰睡,決定了他一生的性格
2024/05/15

孩子跟誰睡,就是誰的孩子。

我拼命生下的孩子,卻被人給搶走了

同事程程最近情緒很低落,有一次,竟然還在辦公室偷偷抹起眼淚來。

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她最近突然發現了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孩子與她不親,尤其是晚上,孩子根本不要她。

當年,程程生孩子大出血,吃了大苦頭。

所以為了讓她能好好休息,整個產假,她媽主動接過了孩子的一切照料事宜,晚上孩子也是由外婆帶。

產假結束後,想著要早起上班,孩子跟外婆睡能多睡會,自己也能休息好,也就沒把孩子抱回來自己睡。

一直以來,雖說程程早上出門時,孩子還在夢中,但是下班回家,孩子總是笑臉相迎的。

晚上睡前的遊戲和親子故事時光,也是溫馨又甜蜜。所以程程一直沒發現什麼不對。

直到前一陣外婆生病了,暫時不能帶孩子,程程才不得不接過自己帶孩子睡的重任。

沒想,卻出了大問題。

不管程程如何哄勸,使盡渾身解數,孩子就是不肯和她一起睡,一定要跑到外婆床上去。

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外婆!」,一次次「不要媽媽」的悲情控訴,還有那一回又一回掙脫懷抱的「拼命外撲」,讓程程心如刀絞:

這是自己拼了命生下的孩子啊,怎麼就感覺被自己親媽給搶走了呢?

誰陪孩子睡,孩子就和誰親

雖然經過十月懷胎,嬰兒對自己媽媽的氣味、心跳、聲音等都已經熟悉,會對媽媽產生天然的親近感。

但是心理學家勒內·施皮茨的一項研究證明:

孩子的依戀關係,主要是通過身體接觸、情感交流,以及對孩子的及時回應來建立的。當這些內容,媽媽沒有充分給到孩子時,孩子對媽媽的依戀關係就會消失,並轉移到其他照顧者身上。

照顧中產生的情感依戀,是親子關係的基礎。

在孩子出生的前三年,尤其是剛出生的第一年,孩子會和照顧者產生強烈的情感依戀。

這個照顧者,可以是外公外婆,也可以是爺爺奶奶,甚至阿姨保姆等,並不受血緣關係的影響。

誰照顧孩子多,誰在孩子感到疲憊、無助和恐懼時,能及時給予支援和安撫,誰就更能贏得孩子的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兒大避母」很重要,兩個真實案例告訴你,沒做到會害慘孩子,後悔都來不及
2024/05/18
心理學家:父母的這3種行為,會讓孩子變的膽小又自卑,現在改還來得及!
2024/05/15
格局低的父母,就喜歡在孩子面前做3件事,導致娃將來很難出人頭地
2024/05/15
"媽媽,我能看電視嗎?"當孩子想看電視的時候,你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2024/05/15
「陪伴是最好的愛」父母每天花半小時,做好4件事!孩子將來會更優秀
2024/05/15
當著孩子面換衣服、上廁所不關門,危害竟然這麼大?特別是男孩,後悔看晚了!
2024/05/15
別總悶在家里!帶娃常去這3個地方,孩子眼界更高,格局更大,贏在起跑線
2024/05/13
中考完才知道:讓孩子住宿和走讀的差別有多大,可惜無法重來
2024/05/23
別再用「講道理」教育孩子了!聰明的媽媽都在堅持做這5件事,受益終生!
2024/05/23
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國小這7個習慣很關鍵,家長一定要知道!
2024/05/23
「一減二放三引導」,這才是盯學習的正確姿勢,家有上學娃必看
2024/05/23
有三件事,父母一定要「逼」孩子做,他們將來會感謝的!
2024/05/17
原來孩子成材的秘密,不在于家庭背景,而是藏在媽媽的這4句話里!早知道就好了...
2024/05/16
哈佛研究:爸爸常對孩子做這3件事,孩子長大后更優秀,可惜很多爸爸都沒做到!
2024/05/16
「媽媽,我可以玩一下手機嗎?」父母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2024/05/15
被「吼」大的孩子,一般都帶有2種「性格缺陷」,媽媽們請控制好情緒
2024/05/15
育兒專家: 孩子獨立吃飯也是有黃金期的,若是錯過了就等著追在屁股後面喂吧
2024/05/15
「低聲教育」更容易養出自信的孩子:是媽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2024/05/15
開車8年才知道,車內噪音大?簡單用一招,上高速120邁車內鴉雀無聲!
2024/07/01
男性衰老時,通常「下半身」會有3個變化,若1個不占,恭喜還年輕!
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