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過兵馬俑的人都知道,在兵馬俑坑中,除了那些形態各異的兵馬俑以外,引人注目的還有兵馬俑中間的那一道道「土墻」。按理來說,專家們在清理完俑坑以后,這些沒有「價值」的土墻也應該將其弄掉,然后將所有的兵馬俑都給排列起來,相互之間沒有什麼阻擋,看上去豈不更好一些?
但事實上并非如此,這些土墻非但不能挖,還得好好將其保護起來。為何呢?難道是因為里面有什麼寶藏嗎?當然不是,它實際有更大的用處!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當年下令修建兵馬俑作為其陵寢陪葬用,其工程量非常之大,雖然秦始皇在世的時候英武蓋世,無人能與之匹敵,但是當他去世之后,卻也擔心盜墓賊來洗劫自己的陵墓。所以在修建秦始皇陵的時候,他當然希望自己的陵墓地宮修得越隱蔽越好。
在進行地宮挖掘的時候,如果將里面的泥土往外運送的話,那麼很容易被外人發現,因此他就想了一個辦法——將挖掘地宮產生的泥土用來做兵馬俑中間的「承重墻」。這樣一來,既不會讓外人發現,也能避免在挖掘的時候產生坍塌。
當然了,這只是野史中所記載的而已,可信度不高。因為地宮的挖掘從來都不是一個小工程,所需人力物力非常之大,想要讓外人不知道,是根本不太現實的。不過,這些土墻作為兵馬俑坑的承重墻卻是真實的。
所以看到這里,我們就大概就能猜到兵馬俑中間的土墻究竟是干什麼用的了。
首先第一點便是作為承重墻,起到支撐的作用。畢竟這是一個大規模的坑道,如果沒有承重墻來加以支撐的話,那麼這些兵馬俑就很難保存得如此完整。當時的古人并沒有我們現在的技術,能夠修建一個巨大的蓋子將其掩蓋起來,也無法用到鋼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所以只能采用建造「土墻」的方式,隔斷將其掩蓋起來,并讓其起到支撐的作用。如果某一個俑坑中的兵馬俑倒下了,也就不至于像多米諾骨牌那樣全部倒下。
其次便是為了做到「分類保存」的作用。我們都知道,兵馬俑都是形態各異的,幾乎所有的兵馬俑都不相同,當然了,這里的不同
不僅指形態上,還有表現的地位和級別。古人向來都重視身份地位,所以自然都會將展現不同地位的兵馬俑安置在不同的區域。隨后再利用土墻將其分隔開來,這樣一來就不會混淆了。
最后一點便是起到保護作用了。倘若某一個俑坑里發生了水災或者火災,這些土墻就起到了隔離的作用,從而避免其他俑坑也遭到損害。總的來說就是起到一個隔離保護的作用。
所以綜上所述,便是兵馬俑中間土墻的具體作用了。但其實,這些土墻還有更高意義上的作用,那就是與這些兵馬俑一樣,都是秦始皇陵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們雖然只是「土墻」,里面也沒有什麼寶貝,但是它們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卻都是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