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去超市,本來開開心心購物,卻目睹了一場「熊孩子」事件。一個小孩手拿牙簽,把貨架上所有的鹽袋都扎破了,鹽撒了一地,售貨員在一旁不停地指責孩子。孩子的父親呢?沒有逃避責任,而是不斷地道歉,并最終付錢買下了所有被扎破的鹽。
圍觀的人有的覺得好笑,有的表示理解,紛紛稱贊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很棒。的確,愛玩鬧是孩子的天性,但當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至關重要,這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那麼,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 不要以孩子小為由,逃避責任。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后,第一反應是找借口,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犯點小錯誤很正常。這種逃避責任的做法,只會讓孩子覺得犯錯沒有關系,甚至會變本加厲。
2. 及時為孩子的行為「買單」,并進行嚴格的教育。
犯錯是要付出代價的,每一次犯錯都是一次教育孩子的機會。家長要勇敢地站出來,承擔責任,為孩子的錯誤「買單」,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犯錯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例如,孩子在玩耍時,不小心弄傷了其他小朋友,家長應該主動帶孩子去道歉,并承擔相應的醫療費用。
3. 抓住機會,教育孩子明辨是非。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是出于好奇,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麼后果。家長應該抓住機會,和孩子一起分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以及做錯事會有什麼后果。
例如,孩子扎破鹽袋,家長可以借此機會告訴孩子,這樣做會造成浪費,還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4. 對于故意的錯誤,要進行懲罰和教育。
如果孩子是故意犯錯,家長就不能姑息,要給予一定的懲罰和教育。從小事抓起,防止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總而言之,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要采取積極的態度,承擔責任,教育引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