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老年人群體中,關于健康的問題,大家都十分關心。而筋骨疼痛、腰酸背痛,甚至是痛風的問題則被認為是廣泛分布在這類人群中。因此,長久以來,有關痛風的問題一直被廣泛關注。
痛風不是什麼嚴重的疾病,但是當它發作的時候,即使平常看上去非常健康的人,也會因為痛風發作而難以正常走路,更為嚴重的患者,痛苦的[呻·吟]聲此起彼伏。早些年,鄰居家的老爺爺便是深受痛風折磨,好在後來他遇到了一種植物。
那麼,這種植物到底是什麼?我們當地老人都叫它「痛風克星」,老輩人的時候,農村到處都是它們的身影,後來隨著環境的變化,已經很少出現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不過,老人們如果能遇到這種植物,一定都會摘一些回家,可見它們的珍貴。
「痛風克星」
筆直的莖稈是它最主要的特征之一。野外常見的植株高度一般在1-2米之間,植物表皮有密密麻麻的花斑點,表皮顏色多為青色或者紫褐色。隨著樹齡的增大,莖部逐漸木質化,但是這也不影響它們稱為很好的藥材植物。
它的葉子為橢圓形,近橢圓形,葉子的葉脈紋路十分清晰,有紙質感。切開植物莖部會發現,其實這種植物里面是空心的,因此,它們需要生長在水氣較為充足的地方,以吸收更多的水分。每年的8月份左右開花,到深秋時節便開始結出蒴果。
也正是因為它們的生長環境需要水分充足,因此剛生長出來的植株很鮮嫩,一掰就斷。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應該知道,這種植物曾經還是很多農村小孩的「零嘴」,專挑水嫩的吃,吃起來的口感偏酸,一定程度上還具有促進消化的效果。
翻閱古籍會發現,這種植物最早被記載在《別錄》一書中,在相關醫書介紹中,一般鮮用其根部,不過它全株均可入藥。如果已經發生木質化,則會將它們切成薄片,曬干之后備用。《本草拾遺》一書中介紹它:「主風在骨節間及血瘀」。
另外,《日華子本草》一書中介紹它:「治產后惡血不下,心腹脹滿」。后世的醫學家在先人的基礎上研究出了它們更多的用處。比如《嶺南采藥錄》一書中,介紹了它:「治蛇傷,膿皰瘡,止損傷痛」等,因此,此植物的用處十分廣泛。
關于它們的用處,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它歸肝、膽、肺經,煮水之后味道微苦,其實也就是普通中藥材的那種味道。另外,它對各類風濕病痛具有一定活血化瘀之效,也具有一定治燙傷的效果,但是需要配伍其他植物,外行人不建議輕易嘗試。
「痛風克星」只是我們當地人的通俗叫法,而它真正的大名叫做虎杖。它還有酸筒桿、花斑竹等的叫法。虎杖從早些年的泛濫成災,到後來的難尋蹤跡,其實只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可見,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效果十分巨大。
備注:本文為科普文章,不構成醫藥建議,注意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