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記得,當孩子第一次向你要錢時的情景?
我還記得,女兒大概在8-9歲的時候,放學回到家,就對我說:「爸爸,給我20塊錢」,這是她第一次開口向我要錢,雖然她還沒跟我說要錢做什麼,但我還是拿出錢包的同時問她,「你打算用錢買什麼呢?」
女兒很自然地說,今天上美術課,老師讓我們買一些特別的水彩筆用來畫畫。我聽完后,拿出50元,讓她去超市買,并叮囑她記得找錢回來。
雖然,這只是生活中一件小事,短短的幾句話,但對孩子的心理卻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何應對孩子向你要錢,很多家長在面對這個問題時經常會犯三個錯誤。
孩子向你提出要錢,一般是相信你能滿足他的要求的,因此當他提出要求時,對你肯定是信任的。
但是,因為要錢的一方,從心理角度處于弱勢,內心會比較敏感,更害怕會被懷疑和拒絕。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雖然內心可以保持警惕,比如擔心孩子是不是亂花錢,玩游戲,還是交了習慣不好的朋友等等。
作為父母,內心的思緒不能表現在對孩子的不信任,甚至不尊重的言語之上,比如:有些家長就會大聲地說:你要錢干什麼?又要錢?是不是拿去打游戲了?等等,這些都是對孩子的傷害,要盡量避免。
要相信,父母給予孩子尊重與信任,是對孩子最基本的愛,孩子也一樣會以愛和真誠來回報你。
對孩子哭窮,表現很為難,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家庭條件相對困難的家長才會犯的錯誤。
有時,碰巧看到一些家長在給孩子零花錢時,一邊哭窮,一邊內心糾結的給孩子打折,看似讓孩子認為自己缺錢,貧窮。
卻給孩子傳達了一種「我的爸媽不如人家的爸媽」,甚至「我的爸媽不太愛我」的感覺。
作為父母,就算是真的經濟困難,但在孩子問你要錢的時候,也不要表現出自己的貧窮與無能,這對孩子樹立家庭與自身的自信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當然,也不能打腫臉充胖子,而應該具體事情具體來分析,是必要的東西,那就大方的給孩子買,如果是不必要的,不買的理由也不是因為「窮」,而是不合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