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是一種常見的野草,通常生長在菜園地中。它屬于馬齒莧科,具有營養豐富的特點,可以作為食品和藥材。下面將從不同方面介紹馬齒莧的特點和用途。
一、馬齒莧的植物學特征
馬齒莧是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高可達30-60厘米。其莖呈圓柱形,分枝有時有極狹的翅。葉狀枝窄披針形,上部漸尖,鱗片狀葉近披針形,花腋生,黃綠色;花梗很短,雄花;雌雄花近等;漿果熟時熟時紅色,5~6月開花,8~9月結果。分布于黑龍江、遼寧、山西、陜西和甘肅等地。
二、馬齒莧的營養價值
馬齒莧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維生素B6、鐵、鉀等。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每100克中含有約28毫克左右的維生素C。同時,馬齒莧還含有多種礦物質,如鈣、鎂、鋅等。此外,馬齒莧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
三、馬齒莧的藥用價值
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在中醫中常用于治療熱病、痢疾、黃疸、淋證、帶下病、癰疽疔瘡等疾病。此外,馬齒莧還可以用于治療皮膚疾病,如濕疹、銀屑病等。在民間驗方中,馬齒莧還可以用于治療一些常見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有著「天然抗生素」的稱號。
四、馬齒莧的食用方法
馬齒莧可以作為食品食用,也可以作為藥材使用。在菜園地中經常被當做野菜食用,可以涼拌、炒食、做湯等。同時,馬齒莧也可以與其他食材搭配,制作出各種美味的菜肴。例如:將馬齒莧和雞蛋一起炒食可以制作出美味的馬齒莧炒雞蛋;將馬齒莧和豆腐一起煮湯可以制作出清爽可口的馬齒莧豆腐湯;將馬齒莧和豬肉一起燉煮可以制作出營養豐富的馬齒莧豬肉湯。
五、馬齒莧的栽培技術
馬齒莧是一種比較容易栽培的植物,可以采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兩種方法進行栽培。在種子繁殖時,需要將種子浸泡在水中約1~2天時間,然后放在濕沙中催芽,待種子萌發后即可進行播種。在分株繁殖時,需要將母株周圍的幼苗帶根挖出,然后將幼苗栽植在土壤中即可。在栽培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選地整地:選擇肥沃的菜園地或林地,將土地松軟平整后施入底肥,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佳。
適時播種:春季至秋季均可進行播種,采用條播或撒播的方式,條播行距為20厘米左右,撒播可將種子均勻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覆蓋一層薄土即可。
田間管理:在苗期需要加強管理,及時澆水、除草和施肥等措施。在生長期間要注意追肥和管理,保證植株生長健壯。
采收儲藏:當馬齒莧長到20~30厘米高時即可進行采收。采收前要清除雜草和老葉,然后整齊捆綁并上市銷售。如果需要儲藏保鮮可以將鮮嫩的馬齒莧晾曬至七八成干后放在通風干燥處儲藏即可。
六、注意事項
馬齒莧雖然營養豐富,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食用。孕婦和脾胃虛寒者應該避免食用過多或者生食;
馬齒莧屬于草本植物,含有草酸成分可能影響人體對鈣質的吸收和利用。如果食用過量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馬齒莧屬于中藥材之一,在食用前最好咨詢醫生或者藥師的意見;
在選購馬齒莧時要選擇新鮮的幼嫩植株食用,避免食用變老或者發霉的植株;
在采摘馬齒莧時要選擇無污染的草地或者田野進行采摘,避免食用含有農藥殘留或者污染物的植株;
在食用馬齒莧時要注意適量食用,不要過量食用以免引起身體不適;
馬齒莧應該存放在干燥通風處,避免受潮或者變質影響食用安全;
馬齒莧可以作為中藥材使用治療多種疾病,如果需要使用馬齒莧作為中藥材治療疾病時最好咨詢醫生或者藥師的意見。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