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很多人都愛吃,在農村種植也是最多的,一是因為紅薯容易種植 ,二是因為紅薯這種糧食作物的吃法很多,可以蒸來吃,可以煮來吃,可以煨來吃,還可以加工制成紅薯粉條,紅薯絲,紅薯糖等等。
在小吳家每年都會種一些的,一年能收獲幾千斤的紅薯,這些紅薯大多都是用來喂豬的,人也吃不了那麼多,在打霜前都要把紅薯從地里刨回來,紅薯是一種不耐寒的糧食作物,溫度太低容易爛掉,因此,在小吳家有兩個大大的地窖,用來儲藏紅薯的。
挖回來的紅薯,為了防止爛掉,就要把紅薯放進地窖里面。在小吳家鄉,地窖有兩種,一種是垂直向下挖的,一種是平行向內挖的,第一種方法在南方多見,這種地窖是挖在家里的,選擇在堂屋或者是燒火的灶堂里,找一個干燥暖和的地方,挖一個大概2米長,70厘米寬,1.5深左右的地窖,然后靠近地面的地方,做一個木框或者是一個用石頭打出來的石頭框,鑲在挖好的地窖上面的四周,并開一個2厘米左右的槽,然后,準備一些木條,蓋在框的槽上,一是為了保暖,二是為了安全,防止人或者東西掉進去。
在把紅薯放進地窖前,先把地窖里面清掃一下,看是否干燥,一定要干燥才能放紅薯,可以用稻草在地窖內點著,燒火消毒,同時也是為了暖窖,然后在下面酒一層煤灰或者是一層干燥的稻草。
準備好這些后,我們要把挖爛的,皮損壞的紅薯挑選出來,放一邊給豬吃或者是給雞,鴨,牛吃。選擇好的紅薯用一個籮筐裝好,然后再用一條繩子掉起來,慢慢放到地窖內,再慢慢倒在地窖里。裝滿后,再蓋好木板,因為新鮮的紅薯濕氣重,我們要隔幾天翻一下木板,換一面蓋。這樣保存的紅薯,到了第二年春天,都是很少有爛的。
第二種平行挖的地窖,是挖在山上的,找一個順路的向陽的干燥的不易進水的土質較硬的小山坡,從離地面大概50厘米左右的地方,一般洞口很小,一個人彎腰剛好可以進去,進去大約1.5-2米的樣子再將里面挖大、挖高,可以根據自家紅薯產量來決定挖多大。這種窖不僅可以用來放紅薯,有時也會放一些老南瓜、自己種的姜之類的在里面。
挖好后,在外面沒口做一個木框,像家里的門框一樣也可以,做一扇門把洞口關好。在放紅薯時,我們也要在下面墊一層稻草,保持紅薯窖內的干燥,選擇不爛的紅薯用籮筐挑著放進地窖內。放好后,關好門,如有縫隙一定要用稻草或者是爛布把縫隙賭住,防止風吹進地窖內,凍爛紅薯。
就紅薯來說,在放紅薯進去之前每年都要將窖清理一次,同時用稻草在里面燒火,其目的就是將里面的一些細菌殺死。紅薯在放入之前要在外面晾曬幾天,將紅薯表面的水分晾干才行,那些有明顯傷口的不放進去,要不爛掉之后還會引起周邊的紅薯也爛掉。放好之后要將窖門封好,如果暫時不進去的話都會用黃泥將門上的縫都封得很嚴的。這樣的話一般秋季放進去之后可以放到第二年清明前后都沒事。中途可以開窖,但是每次開門之后一定要關好,同時防好老鼠。
朋友們,在你們的家鄉是怎麼樣儲藏紅薯的呢?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說說你們的儲藏方法。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