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明明有足夠的柜子,卻還是覺得東西無處安放;明明收拾得井井有條,卻還是找不到需要用到的東西。更讓人困擾的是,東西剛整理好不久,屋子又變得一團糟。這些問題相信很多小伙伴都遇到過,小編也不例外。根本原因在于家里的收納規劃不夠合理。下面就分享5條適用于全屋空間的收納設計法則,讓收納效率瞬間翻倍。
就近收納,貼合動線
全屋收納的第一步:根據自己的生活動線,分區清點需要用到的物品。說人話,就是整理出「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要用什麼東西」。
比如進門需要換鞋、放鑰匙和包包,那麼玄關就需要有鞋柜、換鞋凳和掛鉤。
設想好生活場景,確定需要收納的物品數量和大小,并提前做好規劃,這樣東西就不會無處安放。
將物品對應分散收納在全屋各處,使用場所就是收納場所。就近收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會知道相關的東西一定在這個區域,確保所有東西都有它們專屬的位置,就不會找不到東西的情況了。
最常用的東西,要隨手就能拿到
家里總是亂的原因之一是物品沒有擺放在合適的高度。物品擺放的位置應該根據使用的頻率來決定,常用物品要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所以,先按使用頻率給物品分個類:最常用的、較常用的、儲藏的和展示的。
最常用的:要不彎腰不踮腳不伸手就能拿到,比如客廳的紙巾、遙控器、充電器等等。
較常用的:要最方便拿取,比如藥箱、指甲剪等等。
儲藏的:不常用的,可以放在柜子的高處和低處,比如換季的被褥。
展示的:就是擺著不會碰的,比如植物、藝術擺件等
最常用的物品要放在腰部以上,較常用的放在腰部以下,儲藏的放在離地較高的位置。這樣常用的物品都在身體能夠到的范圍內,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伸手就能輕松拿到。
根據物品尺寸,分隔收納
很多人家里柜子很多,但東西還是沒有地方放,這是因為沒有充分利用儲物位置造成的空間浪費。
根據物品尺寸設計收納位,分割空間,讓收納空間翻倍。可以將柜子分隔出不同寬度的層數,將尺寸相似的物品放在同一層里,充分利用每一厘米的空間。
淺收納擺放原則
柜子進深設計得太深,物品排成多排,后面的東西都被擋住了,每次要拿里面的東西都要先把前面的東西拿出來,還很容易忘記里面放了什麼。
進深設計得更淺,比如20cm、30cm就足夠,一般40cm的進深已經可以放下家里絕大部分物品。物品放置不要擺兩排以上,這樣所有東西都一目了然,易找易拿,也可以防止亂買東西和過量儲存。如果小物要擺超過2排,最好配上帶有拉手或把柄的收納筐,方便拿取。
統一容器,有藏有露
保持視覺整潔的一個基本原則是「藏八露二」。即將80%的物品隱藏起來,只露出20%可以用來展示的物品,讓主次分明。選擇和背景色一樣的容器,將物品藏起來。
使用同系列的收納盒,將物品分門別類地收好,并用標簽標記。根據需要,可以使用透明的瓶子來分裝食材和干物,既美觀又實用。最后,控制自己的購買欲,做好斷舍離,只留下讓你怦然心動的東西。
以上就是5條適用于全屋空間的收納設計法則,通過合理規劃和擺放物品,你的家將煥然一新,收納效率也會大大提高。記住,好的收納不僅可以提高生活品質,還能讓你的心情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