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珠」有寶貝的意思,通常指珍珠玉器值錢的東西,而現代小型的圓球類物體往往會冠名「珠」字,比如水珠、露珠,有一種過去農村常見的野生植物,因葉子下面結了許多豆粒狀錯落有致排列的圓渾果實,就像凝結在葉片下的珍珠一樣,民間俗稱「珍珠草」。
「珍珠草」的學名叫「葉下珠」,為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一年生草本。全世界共有有600種屬類,其中我國有33種,比如青灰葉下珠、小果葉下珠等,主要生長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區的旱田、平地、荒野、林緣地帶。「葉下珠」不同地方叫法不同,湖北叫其為蓖其草;陜西紫陽叫關門草;台灣叫珠仔草。
「葉下珠」屬于低矮植物,株高一般不會超過60cm,莖通常直立,具翅狀縱棱,常帶紫紅色,長圓形單葉互生,分為兩個縱隊排列,形如羽狀,頂部葉片相對密集,并且向內傾卷,由于「葉下珠」白天葉子展開,夜間閉合,這是一種能夠減少水分與熱量散失的保護反應,在合歡、花生很多種豆科植物中也都有這種「睡眠」現象。
很容易讓人誤會為羞草,將兩者混淆;葉子還與合歡和槐樹葉有幾分相似。《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此草葉背有小珠,晝開夜閉,高三、四寸,生人家墻腳下,處處有之」。
「葉下珠」是雌雄異花但同株的植物,花小,無花瓣,雄花生于葉腋開在末端,雌花單生于葉腋開在前端,幾無花柄,秋天結果,蒴果扁球形,徑約2.5 mm,紅色至赤褐色,表面具小鱗片狀凸起,有點像楊梅的肉柱,故又名粟楊梅、楊梅珠草。它的花瓣能夠呈現綠白各半兩種顏色,古代稱其為「陰陽草」。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