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一種野菜,它的名字叫豬母刺,3月開始發芽,4月大量生長。它愛長刺,不怎麼招人待見,被農民割來喂豬,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喂豬草。
以前,很多地方經常被農民鏟除,因為它危害莊稼;如今它卻是香餑餑,成了「高鈣菜」,兩廣人尤其喜歡它,連根都不放過,采挖出來全株帶走,常用它來煲湯。
其實,它的學名叫「刺莧」,是一種是莧科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各地的叫法不一樣,有的地方叫它野刺莧、刺莧菜、野莧,也有的地方叫它假莧菜、白骨刺莧與豬母刺。
刺莧的生命力很頑強。生長快,不挑土地,只要下幾場雨就能生快速生長出一大片。把它的莖葉割下來,過一段時間它又會長出來,并且是成片生長,常對周邊的植物造成危害。
19世紀30年代,刺莧開始入侵我國,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才逐漸擴散,很多的路邊、果園、荒地與菜園子等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刺莧植株高大,葉片如同莧菜,能夠長到1米多高,莖向上生長,上面分枝特別多,花序為圓錐花序,生長在枝條的頂端,或者葉腋處。
長老后,葉腋處會有一些細長的尖刺,并且就連部分苞片也會變形成刺。
但是,刺莧渾身是寶。刺莧不僅可以喂豬,嫩莖嫩葉還是一種十分可口的野菜,不少人吃過之后還說要比菜地里種植的莧菜更為鮮美。
它的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等,尤其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鋅和多種維生素等含量較高。
其中,每100克刺莧的嫩莖葉含有高達610毫克的鈣,這是比木耳、海帶等的鈣含量都要高。
在廣西與福建,經常直接清炒,也可以涼拌,或者是燉湯喝,味道很鮮美。在廣東,就連老枝干、老根,也常被認為是寶貝,常被用來煲湯喝,不僅湯色好,而且口感香甜。在浙江等地,還把它做成臭菜,當地人特別喜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