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在桐花台上,果郡王服毒的情節。
一直以來,各種說法是果郡王之所以服毒是為了救甄嬛,救他和甄嬛的一雙兒女;但是看完《長安的荔枝》,我卻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和感悟。
其實,果郡王真正要保護的另有其人。
果郡王戍守邊關多年,邊關穩定之后,四大爺將極其召回。
彼時的果郡王已然明了這是要【卸磨殺驢】,追究責任了。所以,他先去特意偶遇了甄嬛,和甄嬛說上了一會兒子話才去見四大爺。
而皇上和甄嬛宴飲,皇上摒棄左右侍奉,問果郡王:老十七,你給朕一句實話,被邊塞的風吹了三年,你最掛念誰?
果郡王:額娘。皇兄,臣弟是個不孝的兒子。臣弟有孝心,皇兄也有,皇兄是明君,自然不會因為臣弟之錯,而苛責額娘和玉隱。
這里,果郡王的話并非【虛言】,并非是為了【自保】而【求全】的說法。
因為此時的果郡王知道自己這次回來【兇多吉少】,四大爺多疑,是個【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帝王,很顯然自己這次會【有來無回】。
【將心比心】,換成任何人是四大爺,也都會【扣下】果郡王,避免他【擁兵自重】,更【避諱】他【功高蓋主】,何況他是個【被議儲】的皇子。
如果,這次果郡王【有驚無險】,四大爺也不可能在【九王奪嫡】中勝出了。
因為【放過果郡王】,四大爺就不配做帝王!
正如四大爺跟甄嬛所說——
朕與皇額娘決定爭皇位的時候,連老十四都算上,朕早就忘了朕還有什麼弟弟。
皇家有手足之情,更有君臣之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