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61年除掉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算起,再到1908年去世。
慈禧太后是清末政壇之上一個叱咤風云的人物,她執掌大清最高權力47年,人人都只敢在在她面前尊稱為「老佛爺」。
但事實上,人人都畏懼的老佛爺,慈禧其實也有自己害怕的任務,那就是清朝末代公主----榮壽公主。
榮壽固倫公主,出生于1854年,是載入《清史稿》的最后一位公主。她是恭親王奕訢的長女,自幼便備受咸豐皇帝和慈禧的疼愛。她七歲時被慈禧收為養女,并經常接進宮中居住,被稱為「大公主」。在慈禧太后掌權期間,她被特旨封為固倫公主,后改為榮壽公主,至光緒年間更是晉封為榮壽固倫公主,享有乘黃轎和公主雙俸的待遇。
1866年,在慈禧的安排下,年僅12歲的榮壽公主嫁給道光帝的女婿景壽之子富察志端。榮壽公主在婚后仍積極參與很多活動,例如率領眾多福晉、格格去美國公使館做客,幫助慈禧處理一些外國事務等。五年后,富察志端因肺病去世,年僅17歲的榮壽公主就成了寡婦。慈禧因為此事頗為傷感內疚,對公主的寵愛有增無減。榮壽公主便大部分時間居住在紫禁城中,陪伴在慈禧太后的身邊,兩人之間的情感也愈發深厚。
盡管榮壽公主衣著樸素,容貌并不出眾,甚至因長相顯老而被形容為「雖二十許人,望之若嫗媼也」。但是,她性格沉靜、善解人意、聰慧超群,深得慈禧寵愛,是慈禧晚年少數敢直接面諫慈禧的人物。她多次在關鍵時刻向慈禧太后進言,為清朝末年的政治決策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榮壽公主性格憨厚耿直,心直口快。遇到不平之事,她總是直言無諱,毫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這種性格使得她對于那些諂媚的官員和太監深感厭惡,尤其討厭大太監李蓮英。
慈禧生活奢侈,她曾勸諫:「此等糜費,殊屬無謂,彼清家一老寡婦耳,亦復何心于紛麗?若以此移作他舉,無論公私,均為有裨,何必取快一時,徒貽人之口實?吾既承寵愛,不可不盡言,此正吾報恩之日也。」意思是,你一個老寡婦穿這麼艷麗干嘛,太浪費了,根本沒有必要。
如果將這些奢靡的費用花在其他地方,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個人,都將大有裨益。不過,慈禧每次都會容忍,從不怪罪她。
民國期間,盡管大清已經滅亡,但那些前清遺臣見到她,都會恭敬地向她行跪拜禮。她深居簡出,過著平靜而低調的生活,直到1924年71歲時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