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吃雞蛋,很多人都吃錯了,經常「犯」這5個誤區,尤其是老年人,快改改

雞蛋是很有營養的食材,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修復人體組織等,所以很多人習慣在早上吃一個雞蛋來補充營養。

平時很多美食的製作也離不開雞蛋,比如雞蛋餅、蛋糕、雞蛋面等,雖然我們知道怎麼用雞蛋做美食,但對雞蛋還是不太了解,很多人在吃雞蛋上會存在一些誤解,不少人都吃錯了。

雞蛋吃錯了,不僅可能補充不到營養,還會使身體有較大的負擔,今天叮噹喵就給大家分享5個雞蛋的誤區,看完之後千萬不要再吃錯了。

誤區一:生雞蛋更有營養

有的人認為生雞蛋沒有經過烹飪,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雞蛋的營養,所以吃生雞蛋更有好處。

但生雞蛋中含有沙門氏菌以及許多病原體,蛋清中還含有抗生素因數,很容易導致人體感人,產生腹瀉、腹痛的情況,也會干擾人體對其他生物素的吸收。

雖說現在有經過處理的無菌蛋,無菌蛋比生雞蛋要更為地安全,但是無菌蛋保存的條件比較苛刻。

如果保存不好,無菌蛋也會產生細菌,所以我們最好還是將雞蛋煮熟了再食用。

誤區二:土雞蛋更有營養

很多人認為土雞蛋更有營養,但有相關人員檢測過,這兩者的營養其實沒有很大的區別,雞蛋的營養主要與在培育雞時所吃的飼料有關。

並且有的時候土雞蛋的生產環境,並不如專門飼養雞的工廠相比,安全衛生比較難把控。

誤區三:白殼雞蛋不如紅殼雞蛋

有的人雞蛋的外殼能夠呈現紅色,是因為雞吸收了比較多的營養,所以才讓蛋殼顏色呈現出比較深的顏色。

但經過檢測,蛋殼的顏色與營養並沒有什麼關聯,而是由卵殼卟啉決定,這個成分含量多,蛋殼就會變成紅色,如果沒有蛋殼就會是白色的。

誤區四:越黃的蛋黃越有營養

我們打開雞蛋時會發現蛋黃有深有淺,老一輩的人認為淺色的蛋黃是因為雞沒有得到充足的營養,才導致蛋黃變淺。

但其實影響蛋黃顏色的因素在于雞吃了多少的東西,吃的飼料多了,蛋黃就會變深,和營養沒有關聯。

誤區五:雞蛋吃的越多越好

雞蛋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質,可以增強體質,所以我們也認為雞蛋吃得多,那麼就越能夠給人體提供能量。

但是我們的腸胃消化能力是有限的,一次性食用太多的蛋白質,會造成腸胃的負擔,導致腸胃無法吸收。

所以成年人一天中最好吃2個雞蛋,食用過多會導致腸胃不適,如果是老人或小朋友這樣腸胃功能比較弱的人,那麼每天最好只吃1個雞蛋。

今天叮噹喵就分享到這裡了,大家平時吃雞蛋要多注意哦。

叮噹喵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一些生活小妙招,如果你覺得叮噹喵分享的小妙招不錯,就給叮噹喵點個贊吧。

大家也可以隨手轉發一下,讓更多人學到簡單實用的生活小妙招,我們下期再見啦。

用戶評論

2023/4/2 4:40:34